Title



Unsere Öffnungszeiten:
Mo-Fr 9-17 Uhr
Sa-So geschlossen
Tel.: 030/ 26 39 079-0
Fax: 030/ 26 39 079-111

Jetzt CKB Newsletter abonnieren !
E-Mail:
info@c-k-b.eu




Größere Kartenansicht
Buslinien 100, 106, 187, N26 und 200.
Nord.Botschaften/Adenauer Stiftung
M29 Lützowplatz

Klingelhöferstr. 21
10785 Berlin


非遗过大年—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播



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。千百年来,仰仗自然天赐,让广西人学会了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造就了广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。在祈愿风调雨顺、庆祝五谷丰登的过程中,一些习俗千古流传。



春节,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,广西各族人民以独特的非遗,欢度春节。

敬老补粮添寿

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,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卓越的养生长寿条件, 敬老尊老孝老的社会美德,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敬老补粮添寿习俗。让我们一起在云端走进巴马,足不出户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敬老补粮添寿习俗。

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——巴马。在这片长寿福地中,人们崇尚长寿、养生,也崇尚孝老、敬老。每逢佳节,巴马壮族人民,都要为老人们补粮添寿。补粮敬老习俗在壮族世代相习,是巴马敬老文化的集中体现,至今依然广泛流传。所谓“粮”,在壮族信俗观念中是一个人与生俱来、供养其灵魂、保持其生命的“魂粮”,年纪大了,魂粮少了,就要“添粮”以“补寿”。补粮敬老习俗,传递了巴马人敬老、尊老、孝老的社会美德。

炮龙节

炮龙节是宾阳县一带汉族、壮族文化融合诞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,包括游彩架灯会、舞炮龙等活动。

宾阳炮龙节是融合了汉、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,流传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。相传宋仁宗皇祐年间,狄青在宾阳昆仑关庆祝胜利,犒劳军士,同时也正值元宵节,狄青令兵士以稻草扎成龙形,放火烧竹,在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炮仗般响声中舞龙,自此,舞炮龙的习俗就在宾阳民间流传下来,人们认为在元宵节期间舞炮龙能带来吉祥好运,因此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都要舞龙,形成独特的炮龙节。炮龙节不但具有独特的中华龙文化研究价值,也具有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,还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龙王出游

每年元宵节(农历正月十五日)柳州龙王出游开始举行。元宵节前人们开始准备龙王并给他打扮一新。元宵节早晨抬着龙王塑像从西来寺出发,沿柳江一路巡游。

在柳州,龙王出游是柳州重要的民俗活动。相传在古代,柳江经常涨水,为了来年能风调雨顺,每年的元宵节,柳州人们齐聚西来寺,扮演成各路神仙,扛着龙王雕像,身后跟着数条巨龙,行沿柳江一路巡游,载歌载舞。龙王出游的场景,展现的是各路神仙请龙王出游,让龙王看看世间的美景,使其不忍心发大水破坏。柳州龙王出游,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、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和朴素愿望,成为柳州人春节期间重要民俗活动。

苗族坡会

坡会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、禳灾祈福、鼓舞斗志、交流感情、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。

苗族系列坡会群是融水苗族人民最重要的民族节日。融水苗族有个风俗: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,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,而从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,其间,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,四处赶坡,形成独具特色的苗族坡会群。坡会举办期间,苗族人民穿着盛装,吹着芦笙,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纪念先祖,庆祝丰收。

开年习俗

开年就是一年的开始。南宁开年习俗从古至今都尤为盛行。

祭土地神、奠念先祖、民俗表演、宴请亲友,是南宁人必不可少的开年习俗,通过祭拜土地神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祭奠先祖,怀念逝去的先人,感恩祖先的庇佑,由此,南宁人才能迈进新春。大年初一,南宁用最富有特色的腰鼓迎宾和龙狮迎宾,欢庆新年的到来,接着是师公开坛、纳福米开光、三娘浇福花和财神派福等开年祈福表演;宴请亲朋好友,互相恭贺新年伊始,祈求美好开端,联络亲友感情,也是热情的南宁人在整个春节期间的必要习俗,在这一片热闹和祥和中,南宁人于觥筹交错、欢声笑语间,迎来新年。

壮族师公舞

这是一种庄重神秘的传统仪式,这也是一种律动丰富的民族舞蹈。

广西来宾市至今仍传承的壮族师公舞,是壮族人民喜迎新年必不可少的习俗。壮族师公舞是一种祭祀舞蹈,壮族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,吉祥平安,就会请壮族师公主持盛大的祭祀仪式,在祭祀过程中,师公须戴着独特的面具跳舞,被称为师公舞。壮族师公舞历史悠久,民族特色浓郁,反映了壮族人民对风调雨顺,农事顺利的祈愿,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瑶族舞香龙

瑶族舞香龙是金秀大瑶山过年期间的一项自娱性的集体民俗活动,主要流传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。清朝的时候就已经舞香龙了,至今有几百年历史。

金秀大瑶山的瑶族人民,用“瑶族舞香龙”来表达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祈愿与信念。为了庆祝丰收,祈祷来年平安,祈望神龙庇佑,瑶族先民们便用稻草制作香龙,用竹篾编制龙头,竹子做龙身,再用稻草捆扎成龙,舞龙时,龙头和龙身上都扎满香火,寓意着对龙王的尊重和祈望。“舞香龙”具有独特的民族舞步和苍劲朴实的表演技法,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。舞香龙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至来年正月十五结束,经过“请龙”“拜会”“调堂”“送龙归大海”四个过程,历时十六天。